2017年5月12日 星期五

2-1-2非常好「客」-西苑高中客家文化週

台中市教育電子報--校園風情
西苑高中張祐慈老師‧ 70--戶外教育 2017-03-10 227 次點閱
非常好「客」--西苑高中客家文化週  

     
       今天的校園氣氛非凡,空氣中飄揚著油蔥的香味,陣陣客家山歌傳入耳中。伴隨著孩子的笑鬧聲:「陀螺不是這樣打的,你看,繩子要迅速抽回,陀螺才會轉。」鏡頭一轉,兩位女同學默默低著頭翻閱著《藍布衫油紙傘》,互相討論著:「喔!原來客家文化的特色是油紙傘、桐花,還有義民節。」這是西苑高中在新落成的「藝‧苑」所舉辦的客家文化週。   
                                                  
       西屯區一帶最早是客家本營,早在1701年(清康熙40年),詔安客家人廖朝孔家族來到臺灣,而後在西屯一帶開墾。西屯村落開始發展形成市鎮,並且被稱為西大墩。而在乾隆年中期西屯地區已經陸續開墾,並且在史籍中記錄了西大墩、水崛頭、馬龍潭、港尾等地名。西屯,其實蘊含著老客家的靈魂。只是隨著歲月的流逝,大家漸漸遺忘了當年西屯曾是客家庄的歷史與軌跡。西苑高中吳茂林校長深感傳承在地文化的迫切,因此長期以來默默耕耘著。從課室內出發的特色課程──張廖家廟走讀、到圖書館每年舉辦的「自然與人文寫作營」──西大墩遺址考古,以及每年屢獲佳績的西苑客家合唱團。這點點滴滴,都是西苑高中為學生所織染的客家花布。
       今天,西苑師生齊聚一堂,有的專心的聽著客家志工媽媽解說客家蘿蔔糕湯的歷史,有的拿著筷子架式十足的分切著客家麻糬。突然,志工媽媽端上一道吸睛料理,所有學生霎時放下手邊物品。原來登場的是「漉湯臍」,又名牛汶水,就是取其肚臍的形狀來命名,是客家的傳統甜點,利用純米製成,加入黑糖薑汁與花生粉粒。溫潤甜膩的滋味,令學生讚不絕口。配合著客家歌手──吳盛智的〈美濃調〉、〈山歌〉,學生雖然不明白客家歌詞的涵義,但都深深地被高亢的古調打動。展廳另一端,有童玩講師為學生示範「銅管仔車」、「尪仔標」的玩法,學生了解到,原來除了虛擬的電玩世界外,自己動手做玩具,成就感更大。  
          




新聞圖片
客家傳統的簑衣、龜殼、大竈,訴說著過往務農的點滴
       在味覺、聽覺、動覺都滿足之餘,視覺的饗宴必不可少。西苑圖書館精心挑選多本客家主題書籍,帶領孩子悠遊在閱讀中,學生認識了為義民爺「奉飯」的習俗、認識了茶產業與客家人息息相關,也領略了客家文化式微的心酸。也許,傳統老客家的滋味,現代學子已來不及參與,但我們相信,透過體驗、品嚐與閱讀,孩子能創造屬於自己的好「客」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