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語課綱)Q&A
Q1:本次課程綱要重新修訂之理由為何?
A1:教育部於92年公布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正式版)後,為回應各界期待綱要內涵與時代脈絡能結合,如:融入媒體素養、海洋教育、人口販運、永續環保等議題,並欲解除教學現場對原先能力指標解讀之疑義,及配合中小學一貫課程體系之建置。爰自95年10月開始進行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微調工作。而本次課綱微調之核心目標,係為「改難為易」、「避免陳義過高」,以減輕師生困擾,如92年課綱之「能聽出閩南語語句中感情、色彩與各種語氣。」因此,為使課程綱要能符應時代、具體可行,以完成中小學課程之橫向統整與縱貫聯繫,故於98年6月完成修訂後,於7月15日公布修訂內容。
Q2:本次課綱是否進行大幅度的調整?
A2:本次課綱並未做大幅度修正,係以「92年版課程綱要(閩南語)」及95年10月4日 的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微調原則為基礎。而參與研修工作之成員,係涵蓋專家學者、教師(含教師、主任、校長)及相關業務行政人員等。除召開15次研修會議,亦舉辦南北中三區公聽會,以廣泛蒐集各方修訂意見。最後,再參考現場教學實務者、教材編輯者與審查者之相關意見進行微調。其修正方向,以不更動課程目標為原則,並將各項能力指標的語意及文字敘寫清楚,同時亦考量師資、設備及授課時數能否配合。
Q3:此次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微調依據為何?
A3:本次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微調之依據,係參酌95年8月8日 「中小學一貫課程體系」規劃工作圈核心小組第15次會議紀錄所擬之高中課程綱要微調原則及95年8月9日「95年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各學習領域研修小組召集人第1次會議」中討論之微調原則。
Q4:此次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微調原則為何?
A4:本次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依以下原則進行微調:
一、以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為微調基礎。
二、若經檢核「中小學一貫課程參考指引」後需調整課程綱要內涵者,得調整之。
三、各學習領域微調或撰寫補充說明之體例,由各研修小組召集人聯席會議決定。
四、應充分蒐集現場教學實務者、教材編輯者與審查者之相關意見。
五、應重視橫向整合的機制,若跨領域課程綱要內涵重複或領域間教材邏輯順序矛盾者,宜調整相關領域課程綱要內涵者,得調整之。
六、課程目標以不動為原則。
七、能力指標應敘寫清楚,或以範例說明。
八、在九年一貫課程微調內涵定案前,應與高中課程綱要相關委員會召開聯席會議進行討論,以落實中小學課程之連貫。
九、課程綱要的調整幅度應同時考量師資、設備的配合。
十、若調整幅度超越上述原則,應經「國民中小學審議委員會」決議通過。
Q5:經調整後的新課綱有何特色?
A5:本次課綱內容僅屬微調,而調整後的課綱具有「精簡而易行」及「務實而有彈性」兩項特色。
一、精簡而易行:
研修小組精簡各階段能力指標之大方向,將各階段能力指標初步依認知、技能、情意之次序,挑取各階段能力指標最基本之能力,刪繁就簡,或改難為易,能力指標用語力求統一,並求敘寫對象的單一化、精確化。
二、務實而有彈性:
本次微調,讓各條能力指標成為獨立體,並與日常生活充分配合,以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同時在現有教學時數及師資配備的條件下,力求達成能力指標的要求,以確保學生的學習品質。另,標音符號的教學,原則於三年級教授,惟學校得視實際需要及學生程度提前於二年級實施。
Q6:調整前及調整後的課程綱要,其最大差別為何?
A6:本次課綱修訂跟92年版課綱最大的差別有:
一、總綱內容之「鄉土」修改為「本土」。
二、學習階段由三階段改為四階段。
三、課綱能力指標由原233條精簡為97絛。
四、統一能力指標敘寫格式:毎一條均以「能」字起頭。將「養成…」、「能養成…」、「培養…」統一敘寫為「能養成…」。
五、「標音符號系統應用能力」改稱「標音能力」。
六、「聽、說、讀、寫、作」等閩南語基本能力修正為「聆聽、說話、標音、閱讀、寫作」。
七、檢視各分段能力指標的妥適性及清晰精確性,同時考量各階段指標架構之系統性及完整性。
八、修訂「基本理念」和「課程目標」之文字,使文句更為順暢、簡潔及明確。如舊課綱「課程目標」之9「使用閩南語探索並拓展文化視野」,於新課綱中已改為「培養主動探索、研究閩南語以及其他語言文化的興趣和習慣。」
九、在實施要點上,對教材編選原則、教學方法及教學評量也增列新要點供參考。
Q7:能力指標前面的號碼代表什麼意義?
A7:能力指標前面的號碼代表著:
一、第一個數字代表語言能力類別。(1:聆聽能力、2:說話能力、3:標音能力、4:閱讀能力、5:寫作能力)
二、第二個數字代表學習階段。(1:一、二年級、2:三、四年級、3:五、六年級、4:七至九年級)
三、第三個數字代表分項能力指標序號。
Q8:能否具體提供課綱微調後的範例,並說明其特色?
A8:本次課綱微調後,除更為簡單亦懂,並將相似度高或重複部分予以合併,而針對敘述不明者,則修改文句,使之更為明確;另,不忘加入新觀念,以符應社會現況。以下針對特色舉例說明:
一、化繁為簡,使其易解易行。如:將舊課綱之「2-1-2 能運用簡易的閩南語和家人、朋友交談。」修改為:「能運用閩南語進行簡單對話。」。
二、將相似度高、重複的部分予以合併。如:
(一)聆聽部分:將舊課綱中「1-3-2 進一步培養聽辨閩南語語言中字詞文句的語義、情意和語氣的能力。」及「1-3-10 能聽辨閩南語口語形式中,生活與內心感受、感情與語言的搭配。」合併成:「1-3-1
能聽辨閩南語語句的知識內涵與內在情感。」
(二)說話方面:將舊課綱中「2-2-27 能使用各種常見的通訊器材,將自己的閩南語口頭語言傳給別人。」及「2-2-28
能運用錄音機、錄影機記錄自己或別人的閩南語口語,從而進行討論,以增進說話能力。」合併成「2-2-10 能運用科技資訊工具輔助學習,增進表達能力。」言簡意賅,將有助於提升教學者對於課程綱要的掌握,並減輕其負擔。」
三、修改敘述不明之文句,使之明確。如:將舊課綱中「2-4-5能熟練的進行口頭對譯閩南語和國語。」修正為:「能熟練用口頭方式進行閩南語和國語之間的翻譯。」
四、加入新觀念,以符應社會現況。如新增「1-4-9 能主動聆賞閩南語相關的藝文及展演活動」、「2-4-9 能主動參與或演出閩南語相關的藝文活動」及「5-4-6 能用閩南語文字介紹臺灣文化,增進國際文化交流」等。
Q9:新課綱程綱要如何讓各階段能力指標有效銜接?
A9:新課程綱要制定時,注重其學習能力是由淺入深、分階段循序漸進,目的除使五項能力(聆聽、說話、標音、閱讀、寫作)能互相關聯,各階段也能前後搭配。如:
一、說話能力方面:
2-1-2 能運用閩南語和家人、朋友輕鬆交談。
2-1-10 能簡單表達自己與同伴的感受、情緒與需求。
2-2-2 能運用閩南語與師長、同學進行問答與討論。
2-2-7 能表達自己與他人的感受、情緒與需求。
2-3-2 能順暢的運用閩南語與別人談論生活經驗。
2-3-3 能熟練的運用閩南語與師長、同學進行問答及討論。
2-4-1 能運用閩南語思考並圓融的表達。
2-4-3 能運用閩南語進行開會與座談。
以上舉例,我們可發現新的能力指標從第一階段的「輕鬆交談」到第二階段的「進行問答與討論」、第三階段的「順暢的運用」終至於第四階段的「運用閩南語思考並圓融的表達」逐步漸進,使學生的閩南語說話能力逐步提升,並能運用在日常生活當中。
二、在標音方面,也是經由認唸進化到拼寫,再逐步成熟到記錄:
3-2-1 能認唸標音符號的聲母、韻母、聲調。
3-3-2 能運用標音符號拼寫常用的語詞。
3-4-3 能運用標音符號記錄日常口語對話。
而各階段目標明確,將有助於教學人員對新課綱的解析。
Q10:課綱調整後,教材編輯與教學實施應如何落實?
A10:課綱調整後,教材編輯人員及教師除配合課綱內容「以學生日常生活及其未來發展為主」、「力求多樣」、「融入不同體裁」、「以生活化、實用性、趣味性、文學性為原則」進行教材編輯與教學實施外,於實際執行時,應再注意各細節,如:
一、除「聆聽、說話、標音、閱讀、寫作」等教學項目外,還要在各教學項目中分別照顧到語音、詞彙、語法、語義、遣詞造句等層面的細節規劃。
二、教材編輯和教學實施都需把握教學總量和每一冊的教學分量,且應循序編選以求一貫。另尚須注意教學中各項教學或各語間的統整。如各學習領域間或閩南語、華語和英語間的統整。
三、由於臺灣各語族間接觸頻繁、且資訊傳播迅速,為符合現代語文教育多元化的觀點,現代國民應接受並培養「多元共榮、異同並存」的觀念。因此,教學者必須在教材教法上多多運用語言內部的對比分析教學、語言間的對比參照教學,以及利用多元而豐富的資訊,來設計活潑生動的教材教法。
四、臺灣是多語言的社會,因此教材編選和教學者都應採用合理而一貫的符號系統;而為能與國際相接軌,該符號系統若具國際共通性,將更利於推廣與學習。
Q11:課綱調整後,教學人員於教學上應如何配合?
A11:此次修訂後的課綱,較重視教學的一貫性和統整性,在閩南語教材和教學中,應講求循序漸進和連接貫串,並注意各能力間的統整配合。以閱讀教學為例,其「理解、欣賞」階段,除配合閩南語音標和漢字的學習成果,以閱讀、理解和領略語言之美外,另可加強運用工具書,透過閱讀、撰寫心得報告等,使聆聽、說話、寫作等教學活動更加充實。另外,本次修訂的課綱在寫作能力指標方面,相較於說話和閱讀的能力指標,顯得比較簡易。因此,出版者和教學者可以統整閩南語和華語的寫作教學,藉用華語的寫作教學基礎,來建立學生閩南語寫作的能力。
Q12:新修訂的課程綱要什麼時候實施?
A12:預計於100學年度 1、7年級逐年向上實施
Q13:因應新課綱,教學評量應掌握哪些原則?
A13:教學評量建議掌握下列四項原則來進行:
一、評量以本課程綱要內容所指之教學目標為依據。
二、評量方法宜靈活運用評量方式,兼以實作評量、觀察為主,紙筆評量為輔。
三、評量應考量區域差異,因地制宜,適性評量。
四、評量結果作為教學與學習的參考。
Q14:為求有效營造閩南語學習環境,學校方面應如何配合?
A14:對國民中小學的建議如下:
一、落實中央及縣市政府本土語言教學相關政策。
二、加強本土語言教師相關教學之專業對話,以提升教學品質。
三、將閩南語教學融入其他領域或活動,增進學習機會,擴大學習成效。
四、配合「臺灣母語日」相關活動,營造優質的本土語言學習情境。
五、結合家庭及社區,延伸閩南語學習場域,讓閩南語融入日常生活中。
Q15:如何取得更多有關97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本土語言課程綱要之相關資訊?
A15可至教育部國民教育司網站瀏覽,網址為http://www.edu.tw/EJE/index.aspx/97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100學年度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