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5日 星期五

族語教學的當下與困境~以泰興國小幼兒園為例


族語教學的當下與困境~以泰興國小幼兒園為例

黃靜汝

苗栗縣泰安鄉泰興國小附設幼兒園教師

壹、前言

   台灣是個多元文化的國家,在全球化時代的潮流中,找尋自己的特色立足點,重視在地文化資產是當今的潮流。而台灣原住民族文化是從台灣這塊土地上孕育的重要文化資產,也是成為台灣在全球化時代中,有自我存在價值的重要泉源。因此,保存與推展原住民族文化是刻不容緩的一項工程。

 

    語言標示一個民族特性的重要依據,當一個族群失去其原本賴以維生的語言,亦即原住民族不會說原住民族語,就不算是原住民族,其文化也可說是跟著消失了。台灣過去受日據時代、國民政府來台,語言、文化的剝奪與同化,造成原住民族的語言流失、文化滅絕的狀態。如吉娃斯、巴萬(2005)綜合多位學者的觀點指出,原住民族族語從50歲以下的族人開始流失,尤其是20歲以下的流失最嚴重,特別是平地與都市的原住民族及幼童。原住民族幼兒、青少年現今都以中文溝通,會說族語且聽得懂祖父母輩的族語非常極少數,隔代語言學習流失情形嚴重。

 

    因此,落實原住民族文化的傳承,應該從幼兒教育階段開始做起,讓原住民族幼兒在部落、學校的教學環境下學習,對語言文化的振興效果最佳。  

 

    本研究是在透過實際現場參與教學的教師,探討幼兒園教師實施本土語言課到半沉浸式族語教學、文化融入課程的發展歷程及產生的效益。

一、     泰興國小附設幼兒園的族語教育

()背景

    1、本校位於苗栗縣泰安鄉中興村,環境優美,自然資源豐富。基於扶助弱勢地區幼兒教育於94年成立的試辦國民教育班一班,設置教師1名,具原住民族泰雅族血統,且熟悉族語文化;教保員2(客家),現今學童25位大中小混齡全部皆是泰雅族人,擁有原住民族活潑熱情、天性樂觀的個性。

 

    2、部落家長沒有太高的學歷,社經地位亦普遍不佳,多以打零工或外出謀生,單親或隔代教養的情形十分普遍,忙於生計的家長,對孩子的教養鮮少有時間帶領或指導,大部分都仰賴教師。基於扶持弱勢地區幼兒及早教育的宗旨,提供適性課程,加強幼兒學習的能力,使其獲得充分的教養,變成學校教育的一環。

 

    3.目前年輕的家長已經都不會說族語,雖然有爺爺奶奶也多以國語交談,幼兒的本土語言能力不佳使用率不高。

    4、本校具備推動族語的優勢,全校教師有5位教師皆具有泰雅族原住民族血統。幼兒園教師不但精通說族語且通過族語認證。

 

  ()動機

 

    猶記得剛到本校服務時,班上孩子會說原住民族語的竟然沒有一個,燃起我對族語教學的關注。語言是文化傳承的最重要因素,沒有語言,泰雅族就不再是泰雅族。在國語的強勢播送下,台灣原住民族年輕一輩的族語流失情況看來,特別是都市的原住民族,族語藉由家庭傳承的優勢已逐漸喪失,要家長承擔起族語教育恐怕有困難,因此,族語文化的推展必須仰賴學校教育,透過學校、家庭、部落與社區的結合,攜手共進達到最佳的效果。因此,我認為在師生皆為泰雅族的文化優勢下,推動學生說族語,進而喜愛泰雅文化,傳承泰雅文化,便成為學校與教師的一項使命。

 

 ()實施族語教學的歷程

    196~101年配合教育部推動本土教育:將本土語言融入幼稚園是我這幾年教學的重點,因此96年開始主動向教育部申請「補助公私立幼稚園推動鄉土語言教學」計畫,規劃安排了一系列的活動,讓孩子在過程中體會本土文化之美。將族語融入教學雖行之多年,但以抽離式一週一堂邀請具有族語認證的支援教師或部落耆老為主的本土語言課,教師只做複習或適時在主題課程中將族語教師所教過的語詞或相關文化再次複述。班上幼兒為大中小混齡,族語課教學課程進行時,帶班老師一定得「在旁協助」族語教師班級常規秩序的引導,族語教師所遇 到的主要問題在於無法有效的班級經營,因此往往影響教學效能。另一個方面,擔任族語教學的支援教師,無法掌握幼兒們的起點行為,教材缺乏整體規畫的能力,以至於無法引起幼兒學習族語的興趣。

 

    2、配合國小推動民族教育本位課程:102年度在盧校長大力支持推動下,本園加入沉浸式族語教學,將本土語言融入幼兒園教保主題「話我泰雅愛我家鄉」課程,將平日生活教育如:打招呼、禮節、洗手、餐點感謝詞、團體活動的晨圈、靜習音樂午休等等盡量都使用原住民族語,傳統文化藝術融入教保課程活動中如:圖騰、傳說故事、編織與播種祭,實際體驗種植小米及部落美食饗宴,進行認知數概念時帶入原住民族數字唸法。

    教師研發自編族語教材,尋求改變學習環境中的教學態度與教法,主動尋求部落或社區具有族語專長的家長或耆老經驗分享或提供建議,強化教師在教學設計與文化課程的相關專業課程達到更佳的教學效果。同時,透過親師間的溝通,親子間的互動,讓族語變成生活間一種自然的溝通方式。

    藉由沉浸式族語教學,說族語的時間次數增加,更能引發幼兒學習的動機與興趣。幼兒甚至在家裡與家長交談的話語中增加族語的詞彙,團體分享或討論中也隨時將知道的族語融入討論中。

 

()目的

    1、部落尋寶:從熟悉本身的環境開始,透過探索體驗學習,發現生活環境中的泰雅文化。

 

    2、運用「話我泰雅愛我家鄉」主題學習,認識與喜愛泰雅文化,認同自己的泰雅族群,了解自己才能喜歡自己,進而認同自己的文化。

 

    3、結合情境佈置,分享主題學習成果:老師依主題設計有趣的教學活動、佈置豐富的情境學習角落,完全讓孩子依自己的興趣 自由選角。

 

    4、配合主題運用歌謠遊戲唱跳教學活動,融入泰雅語:利用週五族語日活動教唱泰雅歌謠、故事或改編兒歌。

 

()具體成果

 

    1、對幼兒學習的影響:幼兒學習語言的靈活度很強,從生活教育、課程及族語日中舉凡童謠、歌曲、諺語、故事幼兒們敢開口說、自然而然用族語說出,孩子會說的詞語越來越多,參加兒歌我最棒、說故事比賽都能獲得佳績。透過傳統美食分享,孩子學會感恩惜福。

幼兒的本土語言能力在老師平時將本土語言融入主題課程的規劃活動下,營造幼兒使用的機會,並鼓勵家長們回家多跟孩子們說泰雅語。在大家共同努力之下,幼兒本土語言真的有顯著的進步,在學校、家裡幼兒自然而然會使用本土語言跟老師、家人應答,本土語言能力強的小孩還會當起小老師教同學。

 

    2、對家長的影響:家長對於孩子使用族語交談的機會更多,透過親師欄學習單、相片、評量,增加家長參與的機會,增進親子間及親師之間的互動。

 

    3、對老師的影響: 教師平常主要使用的語言是國語,平常除了對家人之外較少使用本土語言,雖然已經準備好推動本土語言,但還是不習慣講,常常要提醒自己講本土語言。幾次下來老師們的本土語言融入課程越來越得心應手,老師透過帶孩子講本土語言,語言的順暢及講的願意更強更棒、也更願意鼓勵幼兒。

   

本土語言推動成為我們親師生共同成長的契機,小朋友開口說泰雅族語,家長們重視本土語言的傳承,老師們在這個過程中省視自己的教學,整理更適合引導學生的學習課程,進而提升自己的教學知能,是很棒的推動經驗,我們很努力的設計各類活動,參考相關的書籍和視聽媒材,讓本土語言融入我們的教學當中雖然辛苦,但是看到老師的努力、孩子的成長、家長的回饋,讓我們更有信心繼續推動下去,因此我們仍然繼續申請教育部推動本土語言融入幼兒園教保課程計畫,希望能持續更落實的推動本土語言。

三、泰興幼兒族語教育的困境

    1、教材的編擬選擇,多為具有原住民族教師一人承擔編擬改編教材或自行研發,除輪流進行教學之外,還要擔任每週族語日的課程及其他幼兒園業務,教師無暇有更多的精力鑽研課程與教材。若可以建立一個平台教材資源共享或提供相關教學及族語文化的增能,相信可以事半功倍。

 

    2、部落家長會聽說族語的人不多,年輕化的家長對於傳統文化、傳說故事也已經逐漸遺忘。

 

3、地處偏遠交通經費受限,邀請其他族語或傳統技藝老師到校指導不容易,幼兒戶外體驗學習交通費不足。

 

四、未來展望

如何讓部落文化得以延續,族語的傳承佔很重要的一環,基於幼兒教育是學習族語的最佳時期,希望藉由沉浸式族語教學方式,引發幼兒學習屬於自己部落文化語言學習的動機與意願,提高幼兒學習的成效並建立自信與自我認同。教師改變學習環境中的教學態度,強化教師在課程設計中融入並推展在地文化課程,和部落族人合作教學外,學校、家長、部落社區間進行更緊密的合作,幼兒們對部落傳說與神話故事、傳統文化祭典儀式有更深層的認識。

 

 

 

      


參考資料

李壬癸 2010《珍惜台灣南島語言》。前衛出版。

原教界 53  201310

原教界 56  20144

教育與多元言期刊 第四期 2011,5